第26章:骑鹤下扬州(2 / 3)

开后,商旅农民争相出入城门。

昨天抵达的舟船,货物卸在码头,就趁此时送入城来,一时车马喧逐,闹哄哄一片。

叶凝便在此时,踏着微光,于人群之中,不疾不徐的踏入了守卫远不及洛阳森严的扬州城内。

石龙武场,身为扬州第一高手所创,有关于它的消息在这扬州城中,虽谈不上妇孺皆知,但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也多被携刀带剑的江湖人士提及。

一身青衣道袍的叶凝在这人群中并不起眼,昔日那一身潇洒风流的气质,被他此刻收敛的丝毫不剩,纵然面容不改,但来来往往的人群将目光投到他身上时,却很容易的会被忽略而过。

他,仿佛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俗家道士。

无人知晓,最近声名卓起的青衣道袍,俊秀潇洒的道公子便是此人,更无人知晓,这位大名鼎鼎的道家杰出后起之辈,居然来到了扬州古城。

他的面色平淡悠扬,他的耳朵在这人群之中微微抖动,四面八方有关石龙武场的一切消息,均逃不开他的耳朵。

不过片刻之后,他的嘴角便掀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

石龙武场在近几年略有颓然之意,不负当初的锐意进发之势,只因那位扬州第一高手,石龙已罕有到场馆治事,一切业务全交由弟子打理。

不过因武场挂的是他的名字,所以远近慕名而来者,仍是络绎于途,却很难有向外拓展之力。

石龙的内外功均臻达第一流高手的境界,踏入先天之境,否则也不能再江湖上闯下偌大的名头并维持数十年来盛名不衰。

此人天性好道,独身不娶,自数月前无意中从一不识字的小贩手上,以同等金子之价格,买到道家无上宝典《长生诀》后,就一个人居住于城郊一所小庄院里,长年累月足不出户。

终日埋首研究这道家秘不可测的宝典《长生诀》,就连生活必须品也是由徒弟定期遣人送来。

据历代口口相传,此书来自上古黄帝之师广成子,以甲骨文写成,深奥难解,先贤中曾阅此书者,虽不乏智慧通天之辈,但从没有人能融会贯通,破译全书。

全书共七千四百种字形,但只有三千多个字形算是被破译了出来。

书内还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曾看过此书者的注译,但往往比原文更使人模不着头脑。

犹幸书内有七副人形图,姿态无一相向,并以各项各样的符号例如红点,箭头等指引,似在述说某种修炼的法门。

但不谙其意者不练犹可,若勉强依其中某种符号催动内气,立时气血翻腾,随着更会走火入魔,危险之极!

石龙与此书日夕相对足有数月,但仍是一无所得,就像宝藏摆在眼前,却苦无启门的钥匙。

这天打坐起来后,他心中突现警兆,怎么也没法集中精神到宝典内去,正于沉吟之间,一声轻响,来自庭门外。

石龙忙把宝典纳入怀里,脑际闪过无数念头,随后叹了一口气道“贵客大驾光临,请进来喝盅热茶吧!”

只是从对方来至门外,故意踏出声响,自己才生出感应,便可知来者的武功在自己之上,至少已到了先天之上的境界。

大门洞开,只见门口卓然而立着一青衣道士,那道士身着道衣,面容精致,双手负于背后,长剑悬于腰下,剑眉星目,肌肤温润,风姿俊秀,洒然非凡。

石龙只见眼前之人,周身净如琉璃,晶莹如玉,连一丝毛孔都难以察觉,意态飘逸,予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他仅仅往哪里一站,便是似乎是与天和地融为一体,化做了天地之间承载大道的桥梁,无限玄妙。

如利剑一般锋锐的眉毛下,那一双修长的星目,温润而又清亮,神态沉净而又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