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填海造陆(3 / 3)

下了喜灵洲与周公岛的契约文书。并正式改名为龙岛。

喜灵洲和周公岛最高海拔1200米,上面树木郁郁葱葱。有稳定的水源,只是量不太大。属于未经开发的无人海岛。

上面最大的人造建筑,属于港府惩教所,港府承诺会在一年内进行搬迁。

现在的龙岛由两座相邻的岛屿组成,呈现一种三角海星的模样,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多一点,其实面积并不大,不过所幸,海拔较高,可以依托主脉进行填海造陆。现在岛屿归自己所有,造出的的每一平方米土地,都属于自己的财产。

而在填海造陆施工单位的选择上,陈卓初步选定了三家。

一个是造陆狂人rb中川填海株式会社,一个是原来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德海工程公司,一个是大陆围海集团。

rb有感于自己国家国土狭小,所以一直在积极进行填海造陆,截止目前,已经填造了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快有一个香港的大小了。

但本的填海,大都集中在近海的海湾内,想要再进一步扩展,困难重重,原因就在于本岛四周的海太深了,平均3000米的深度,让填海造岛成本太大。就算把本的山都削平,又能填几个坑?而且,本又地处地震多发地带,好不容易填平,一个地震过来就塌陷了,那就有的玩了。

可无论怎样,本填海技术还是相当过硬。

反观荷兰,则要优越的多。西临大西洋,海洋深度较浅,地势稳固,荷兰人向大海索地近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了国土的20左右。荷兰填海战绩可谓显赫。

三是大陆填海这些年发展迅猛。围海集团虽然没有惊艳的大手笔,但吹沙填礁造岛技术是从荷兰引进的先进技术,在南海各岛的稳固扩展项目中积累了丰富了工作经验。麾下施工队伍曾参与香港赤腊角机场填海造陆的施工。

据说目前正在一个叫曹飞甸的地方计划填出一个350平方公里的大型码头。

陈卓经过综合对比之后,决定还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国内的围海集团。一是支持民族企业,二是国家企业,将来去厦门等地取土、吹沙等等一系列cāo作也方便。

龙岛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大屿山脉的大陆架上,周遭水深100米左右。越向北海水越深最后到达1000米的深水区。

所以,龙岛前期依托大屿山进行填海造陆还是非常方便的,只有拓展到直径超过五公里,才会因为进入深水区而难度大增。

慢慢来,填海造陆从来都是大投入,见效缓慢。陈卓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计划每年向里面投入50亿港币进行开发,只要赶在2008年香港颓势暴露之前完成转移就可以了。

陈卓把这个任务交给龙腾集团下属的龙腾置业之后,便开始专心开始自己的投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