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宣旨(1 / 2)

? 几人相互客套几句,商业互吹一波,侯永便迎帝使入了小亭,点上熏香,奉了瓜果,众人面朝南边细声交流。 .

有侯氏长老立起了碑,以手为刀在上铭刻碑文,铭记此次接旨之事,复又聚拢风云萦绕于石碑之上,后风云化龙,烙印于石碑之上。

又有后天九重武者扛鼎二来,合共十九尊,以十九州分布排列,皆以无根甘霖填之,后跪拜而下,焚香祷告,恭祝今上万寿无疆,恭祝社稷长治久安,恭祝天下风调雨顺。

祷文念诵完毕,十九鼎内甘霖化而为云气升腾而起,复为细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浇润一方土地。

一系列繁琐的礼节进行完毕,眼瞅着即将到的午时,侯永便起身对着帝使抱拳长拜,问曰“建平廿七年三月丁丑,臣侯氏子永,敢用玄牡,以恭迎敕旨,并祷皇帝万寿,江山永固,天下太平。

今不得已以卑鄙粗陋之身,妄立十九鼎于此,其罪也大焉,臣惶恐之至,望皇帝责罚!”

言毕,他再次深深鞠躬。

帝使表情肃穆,也缓缓站起身,闭上了眼,片刻后睁开,沉声说道“陛下制,曰无罪。”

“谢陛下海涵,陛下宽宏大量,德莫大焉!”侯永恭敬道,却未直起身,只继续道“十九鼎乃陛下祭器,臣寡德无能,敢以存焉?今欲拜其镇镜江陶山,掩于河底,藏于山腹,万望陛下恩准!”

话音刚落,一个“可”字便淡淡的自四面八方响起,其声威严无比,激得众人心神大震,尽皆凛然。 .

帝使表情更加肃穆,朗声道“陛下制,曰可!”

“谢陛下!”侯永再拜。

帝使小心翼翼的取出敕旨,将之放在案上,深深拜了三拜,尔后才将之高举过头顶。

敕旨之上缓缓溢出些许毫光,便见天空投下十九道洁白光柱,地面亦升腾起十九道暗黄光河,片刻后天地之力交汇,声声龙吟响起,天地之力竟化作十九条起运金龙,各衔起一尊鼎往四面八方而去。

其中五头往陶山,四头往镜江,两头往州城,一头往雄威军驻地,余下七头则漫无方向,不止往哪而去。

待的金龙皆散,侯永才震撼的直起身,尔后一引手“请帝使上驾。”

帝使板脸点头,此刻他代表着今上,不好再和侯永瞎客套,只能收好敕旨负手上了自己的马车。 .

见他上车,侯永才跟着登上,尔后在前方带路。

帝使所搭乘的马车,比侯永乘坐的还要高级些,是以仅仅盏茶功夫也就抵达了侯府。

之后又是设立香案,祭告天地,帝使则去沐浴更衣,等仪式完成,帝使才恭恭敬敬的取出敕旨,朗声道“侯氏子永,陶山侯林,接旨!”

“谨听圣音!”众人纷纷躬身,异口同声道。

帝使便缓缓展开敕旨,念道

“建平廿七年三月辛未,立侯氏子永即陶山侯,更原陶山侯林为秦阳侯,制曰

太祖高皇帝所以得天下,赖将士用命,是特训曰,强尊弱卑,天之理也,故治世之臣,镇疆之才,唯德与能者可居,历数无疆,莫有违之,朕亦如是。

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又有侯氏主林,夜禀朕曰,侯氏子永乃一代宗师,当奉列侯,为侯氏主,制曰可。

朕闻褒有德,赏至材,侯氏子永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封永陶山侯,世袭罔替,以陶山地溢封三百里,食邑八千户。

原陶山侯林,知节善变,一心为公,德其大矣,故另封林秦阳侯,以秦阳县地封二百里,食邑五千户,地及食邑,可入侯氏。”

念诵完毕,他顿了顿,侯永与侯林当即高呼“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江山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