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计策引起的反应(1 / 2)

接下来五天里,丁一李恪帮着苏定方安排定下的稳固民心的计划,程处默闲来无事,竟然静下心留在他们身边,耐着性子听他们说这些事。

博多港作为试行点,先是进行赋税上的安排,苏定方一介武人不是很清楚治理方面的行行道道。

这赋税方面就很简单,粮税四成,商税四成五,有粮交粮没粮交钱。钱粮都没有,那就用劳役抵税。

同时,贴出告示,博多港招募大量官员,有相应的补贴。

还有那举报等相关的条例都公之于众,都一一贴了出去。

这些,仅用于朝廷派遣的官员到来以前,至于朝廷官员来了以后怎么做,那就不是丁一的事了。

条例一公布出去,博多港的倭民顿时沸腾,这税太重了!

以前倭国朝廷的赋税重,但是比这要少点,交完税只能紧巴巴过日子,现在这直接不让人活了啊!

没过两天,城中就出了一伙人试图偷进军营,烧了粮草物资,可还没等他们行动,就被大唐军队给抓了起来,直接在闹市斩首示众。

而那个举报他们的人,第二天就当了官,管着几十人,每月还能享受到价值不低的俸禄和补贴。

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博多港瞬间平静下来,赋税的事情再也没人说什么了。

实际上,这只是一出戏,一出大唐自导自演的戏码。那在闹市被斩首的,都是之前被俘虏的驻军。

定下的安条例起了作用,这让苏定方更加相信丁一的做法是正确的。

眼看还有一天,天罚右军就要离开博多港,丁一发报给李二,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并且说明了一些事情。

同时,希望朝廷可以运送一些物资过来,或者组织大唐的商贾来这里做生意。

大唐的船队负责押运,商贾们只需要向朝廷提出申请,并且以每批货物的五成总价上交税费,如此就可以让军队护送来大唐做生意。

当天夜里,李二再一次和丁一相隔万里聊起了天!

他认为,这五成有些太多,肯定没有人愿意远赴他国来做这赔本买卖。而且,大唐的东西运到倭国来卖,到底能不能赚钱还是两说。

这正是李二不允的原因!

但是这些事难不倒丁一,物以稀为贵,普通的货物在倭国肯定没什么竞争力,但是大唐多的是稀罕物事,尤其是对倭国来说。

商贾上交五成,只是以大唐商场上的价格来交税,而不是他们来到倭国以后的成交价来算。

至于他们来了倭国,能将货物卖多高的价钱,那就凭他们的本事。

丁一直言不讳,说君风集团可以带这个头。而且这么做的好处有不少,一来可以促进大唐国内的经济、工业发展;二来可以为朝廷增加不少额外收入,为朝廷创造更多利益,用来发展朝廷的计划;三来,利用物资来控制倭国中高层人士,在倭国他们才是说话算数的人,那底层百姓只是他们的奴隶而已。

两人越聊越起劲,李二甚至想和丁一彻夜长谈,他对这种经济方面的话题很感兴趣。

现在听到这种利用经济就可以控制一国,甚至很有可能左右这个国家的生死,他能不感兴趣?

只是……这聊天工具实在是不能支持两人这么聊下去,丁一离开的时候,给各个通讯点留了五块电池,但是也经不住这么聊!

给了丁一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之后,李二就召集臣子们开始商议。

他贵为至尊,但是做事的时候总会先问过臣子们的意见,他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博采众长这才是他认为正确的。

独裁固然舒爽,但是看到的好坏却要少很多。

翌日,丁一正和李恪程处默他们安排接下来该攻打哪里,李二就发来了电报。

他同意丁一的提议,并且由君风集团出头,组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