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丁沫生病(1 / 2)

作为东征主力军统帅,作为此次东征功勋最高的一员,丁一对于这次回国受赏并没有多大感觉。

他打倭国,不是奔着立功来的。真要是想立功,吐谷浑、西突厥那么香,为何远渡重洋打倭国?

说到底,这只是他个人的私欲,但是并没有对大唐带来多少损失。

相反,大唐税收因此增加,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加强军备,大唐的威名也不再限于陆地,而是经过海洋传到了世界!

跑去博多港经商的商贾已经回了一次大唐,当他们回到大唐,没有大肆宣扬挣翻了。

相反,当他们回去之后,被那些不愿跨海经商的人笑话,他们对此只是回以微笑,然后着急忙慌跑回家!

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回去?

赚钱了,着急再弄一批货过去。而且,还不能让那些不愿意跨海经商的家伙们抢了先!

他们表面上不愿意,实际只是不能确定跨海经商带来的利益是否能够回报他们的付出。

要是知道他们这些先行者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些家伙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这样一来,他们这些先行者的利益势必被分割,这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先行者们虽然精明,但是作为这场经济贸易的主导者,朝廷可不会这么看着。

朝廷所需要的是扩大跨海贸易的市场,让更多的商贾加入其中,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生产力需求,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国富民强的终极目标。

在这些先行者撒腿回家备货的时候,朝廷经过跨国市场的统计,特将此次跨海贸易总额进行统计公示,让国内的商贾……那些畏首不前的观望者爆发出赚钱的欲望。

朝廷玩了这么一手,那些先行者是敢怒不敢言,毕竟没有朝廷的支持,以他们的实力根本没有能力跨海贸易!

跨海贸易的开放毕竟只是针对倭国,除了南边的橡胶公司可以沿海向东南亚各国甚至更远的欧洲、非洲,其他人根本没有这个实力。

倭国只有那么大点,而且人均财富指数还没有大唐高,一旦商贾大量涌入,势必带来的是降价。

这些都难不倒精明的唐人!

倭国太远,周边还有好多国家或是部落向往大唐的商品,但是碍于大唐对于这些商品的严格管制。他们只能在一些走私犯手里,高价买到那么零星半点。

经过倭国的国际贸易,大唐朝廷官员们也看到滚滚的利益向他们涌来。

国际贸易势在必行!

新城之所以能够每年上缴那么多的税收,完是因为商业活动的频繁和庞大。

要不然,洛阳那个州县也不至于试行了税法之后,还是那样。

国内的商业活动因为新城的崛起,足以满足。

市场只有那么大,想要再扩大,只有等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但是生活水平不是说提高就可以提高的,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积攒。

既然国内没有市场,又有了倭国跨海贸易的先例,开放国际贸易势在必行!

如此一来,也就解决了之前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也就不用非要等到始平公回来以后,他们才能找到一个提升国库库存的办法。

然,国际贸易的开放,关税就成了一个问题。

不能都像跨海贸易一样,直接收一半的税吧?这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哈哈……中原大地人才辈出,有千万种办法可以供你使用!

……

对于这些,飘在海上的丁一是不清楚的,虽然可以经常和李二通过无线电进行无障碍沟通,但是这种代价太高,每次沟通多是交流有关倭国和东征的事情。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自己的那个宝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