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驱赶(1 / 2)

二太太身边有一个得力人,唤作杜娘子的,因是二太太的陪嫁,这些年在府里很是有一番体面。

这打发人的事情,吴李氏总不好亲自出面,便留下李灵儿说话,将她派遣了出来。

这个杜娘子李灵儿也是知道的,姑妈掌家的时候,很多事情都经过她的手。如今不过是打发几个不知趣的人,自是不必担心用人不宜误事。

也是这个缘故,一面看着杜娘子带着人出去,她便一面奉承王李氏说:“姑妈身边的人竟与别处不一样,个个都是顶顶厉害的,可是叫我羡慕的。”

吴李氏因说:“你这张嘴才叫厉害,我身边统共才这么一个能耐人,可不能舍了给你。今儿也是你来得巧,她才从庄子上回来,不然这派出去的人我也要考虑的。”

这里边便关系到她这个做太太的脸面,派到外头做事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代表了她。若是个眼高手低的,恐怕平白叫她没了脸面。

那杜娘子也是个会做事的,虽是要撵人走,脸上却是一副笑嘻嘻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迎贵客。

又十四五六个粗使丫鬟跟在后头,每人捧着一个小捧盒子。揭开看时,每盒里俱是八个荷包。

见一众人不解的模样,那杜娘子指道:“这是我们老祖宗和二太太的一点心意。”

这样一说,大家伙都知道那荷包里定然装的是银子,看着鼓鼓囊囊的,分量应当也不少。

只是这些人在荣国公府门前一驻数日,那些知足的人早早地拿了施舍走了,留在这里的多半是那贪得无厌之人,区区几个荷包实在满足不了胃口。

便有那敢说敢做的出言:“大娘子,我们遭了难,家道艰难。多亏先前那靖安侯府的嫡小姐才能进了城来这里。”

“可听说贵府上的老封君是那最慈善不过的老太太,甚是会乐善好施的。你如今不过拿了这几个钱来,未免是拿错了吧?”

杜娘子心里厌恶得要命,脸上却是一丝不动:“不过是赖着先祖的遗泽,架着个旧日的空架子。”

“诸位壮士在外头看着这里风风光光,殊不知这大家子也有大家子的难处。”

“说出来诸位也未必肯信,总之今儿算是最后一遭了,我们二太太从嫁妆里分出来一些银钱,每个荷包里俱有几两银子,送与诸位拿去谋个营生。”

“这往后还是做些正经的活计,否则靠人家施舍也不过是一时的。”

那出言的人听了,只觉得这荣国公府人没有传言中的那般慈善,不过听说每个荷包里都有几两银子,眼睛瞬间便直直的盯着后边丫头们手中的捧盒。

——这里统共也不过三四十号人,就是一人两三个荷包分了,也是一人平白得十两银子开外。

一想到这里,他便激动得不能言语。

杜娘子看见,笑而不语。依她看来,正正是要这些人这般——没见过世面的人才好打发。

只命丫头们将荷包并捧盒都放在地上,然后冲众人说:“诸位也莫嫌少,各自拿了份子去吧,若是实在艰难这装荷包的捧盒也可拾了去,未尝不可以换几个钱用度。”

见她态度坚决,就是还有那想再开口的人也歇了火,拿了银子,捧了盒子,便往陈钥替他们置办的宅子去了。

另一边,杜娘子怒气冲冲地到了然居回二太太话,谁知二太太并不在,倒是李灵儿告诉她,二太太往老太太那里说话去了。

杜娘子听了,心里想世子夫人是二太太的内侄女,又是管家媳妇,有话对世子夫人说也是一样的,因说道:

“我的夫人,您不知道:原来那起子难民竟是给人指使来的,那天杀的靖安侯小姐这是在给咋们国公府下绊子呢!”

这样一说,李灵儿心里便有了计较。那靖安侯府不是好相与的,虽说靖安侯府的世子与他们荣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