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2 / 3)

明越坡 国之祯祥 3354 字 2020-09-28

老大和水手反馈的情况来看,这艘船是不行了。昨天被风刮到这里不动了,是因为船底被湖底突出的石头给挡住了。但糟糕的是船底被这石头给磕破了,龙骨也受损了。

这也难怪,昨天那一股大风吹来,能把这船横着吹出去几百米,突然遇上一个水底的障碍物,船底破洞也很正常。

关键是龙骨受损了,那这艘船基本是废了,没有什么维修价值了。

那商人兄弟听到这个消息,也是耷拉着脑袋,十分地扫兴。

见到这种情况,我赶紧过去安慰他,并说这甲板上冷,把他拉进舱室来休息。

他这一大早上,就让人来看他这船,也没顾得上吃东西。我也是刚起床。于是,我让罗仁给我们准备了点吃的,我们一边吃,一边拉起了家常。我也是想顺便安慰安慰这位兄弟。

原来这位兄弟姓沈名富,字仲荣,生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正月。其先祖世居在太湖南边的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沈家漾,沈家原本是殷实之家。

天有不测风云,沈富幼年时,南浔镇突遭水灾,瘟疫流行。沈富之母染瘟疫而死。沈富之父沈祐为避瘟疫,用一条渔船载起四个儿子,连夜逃到距南浔百里外的周庄镇(今属江苏省昆山市)。

但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三子沈富和四子沈贵。

沈祐离开南浔镇沈家漾时,带着几辈人的积蓄。到了周庄后,购置了大片别人不要的低洼地,因为这片低洼地当时只生长芦苇和茅草。

周庄本来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和油菜,种桑养蚕的好地方。

虽然当初沈祐购置的是别人不要的低洼地,但他勤于耕作,几年之后,就使之成了产量颇高的熟地。

待得沈富成年时,沈家又一次发家致富了。

沈祐原本指着两个儿子读点书。不说学而优则仕,至少也成为一个耕读世家。

但沈富和沈贵都对读书不大感兴趣。特别是沈富倒是对经商感兴趣。但当时的社会阶层划分是“士农工商”,经商之人被看成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人。

因此,虽然沈富从不满二十岁起,就在周庄附近,利用此地水路交通运输的便利,倒腾点粮食、丝绸之类的东西,也有点小赚头,但沈祐对沈富的经商之事一直不太支持。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初,沈富刚过完二十三周岁的生日,一个机会找上门了。

因为有一个人来找他,这个人叫张士荣。也就是这次跟他一起来景德镇购置瓷器的那个船老大。

这张士荣已近四十岁的年纪,他有一个堂弟在后来的几年成为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

他的这个堂弟就叫张士诚。

张士荣原本一直跟着张士诚倒腾私盐,虽然经常受到盐警及富户的敲诈,但还是能解决温饱问题。

中国从汉朝开始就实行了盐铁制度。因为盐和铁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决不能放手让私人经营。

人不吃盐的话就会四肢疲软无力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士兵不吃盐的话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如果被盐商垄断,那么盐商就可以通过随意调整盐价和食盐配送来控制国家经济,甚至可以控制国家的战略方向。

从汉朝开始官府设立了盐运衙门,盐场制成的食盐由盐铁转运使运往各地由授权经销商销售。全国统一配送、统一售价,严禁加价、囤积。而且每个县都设数家盐商,就是为了防止食盐垄断。

其实官盐都是平价盐,利润很低。在唐朝一石食盐仅售二十文,但由于食盐销量巨大所以总体利润可观。于是就有人铤而走险制贩私盐。

因为盐商的盐号都集中在县城,而且盐商不得开分号,不得随意扩大经营,所以在没有盐号的偏远乡村私盐还是很有市场的。

正是因为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