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吴中献策(2 / 3)

明越坡 国之祯祥 3200 字 2021-04-18

道“马叔父,这话您是听谁说的?”

马悦笑道“这事儿我是猜测的,只不过是今天想向贤侄求证一下。我想,如果永乐皇帝有这个打算,一定瞒不过贤侄。”

“猜测的?”和儿十分疑惑地说道“马叔父是如何猜测的?”

马悦故意卖了个关子,说道“贤侄应该认识吴中这个人吧?”

“吴中?”和儿问道“马叔父说的是右都御史吴中吴大人?”

马悦点了点头,说道“右都御史应该是贤侄出海之前他的职务,他现在可是资善大夫、工部尚书!”

和儿笑道“嘿嘿!吴大人又升官了,这次回应天,我得恭喜他了。”

突然,和儿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他惊奇地看着马悦,说道“我记得在我出海之前,吴大人也曾就这事儿探过我的口风,我当时只是说不排除皇上有迁都北平的想法。这会儿马叔父又提起这事儿,莫非马叔父与吴大人的关系不一般?”

马悦笑道“这么跟你说吧,你们应该都知道吴中是吴合忠的独子,其实你们都不知道吴中并不是吴合忠的亲生儿子,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名叫汪振海。而这汪振海便是我的女婿。”

和儿自然是不知道当年汪耀南曾将一个亲生儿子过继给吴合忠之事,听马悦这么一说,自然也是十分惊讶。

马悦也不再卖关子了,便详细讲述了此事的经过。

当初,十多岁的吴中被送到吴合忠家之后,汪振海曾陪伴弟弟一同前往。在吴家,吴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吴中的仕途也不像他继父吴合忠那样坎坷,二十多岁的吴中曾在北平布政司任从六品的经历,由于有了与当时的燕王朱棣接触的机会,博学多才的吴中渐渐得到燕王朱棣的赏识。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吴中立即坚定地站在了燕王这边。朱棣登基之后,吴中立即被升任为正四品的大理寺左少卿。两年之后,便被提拔为从二品的右都御史。

也就是在担任右都御史期间,凭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吴中预感到永乐皇帝想要迁都北平,于是,吴中便找到了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宦官郑和探口风。

郑和虽然只是给了吴中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但吴中坚信永乐帝是想迁都北平的。于是,吴中暗中办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儿呢?

那就是绘制了一套重修北平城的详细施工图。

可别小看了这套重修北平城的施工图。虽然是号称重修北平城,其实就是重建北平城,更为关键的是,这重修的北平城完全是按照皇城的规格,比当时的应天还要气派。

当然,这套施工图的玄妙之处不仅仅是局限于规格很高,而是深度融合了北平城北诸多山脉、河流的走向,俨然是一座风水宝城。

当吴中将这套详细施工图单独向永乐皇帝呈递之时,只是说北平乃皇上的发祥之地,“靖难之役”中,北平饱受战火袭击,现在应当重修。至于新北平城的规格为何如此之高,吴中自然也是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说北元的残余势力仍然时不时犯我边境,假如有一天皇上准备御驾亲征,狠狠地打击北元,这新修的北平城正好可以作为行宫。

朱棣是一个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自从他第一天在应天皇宫的龙椅上坐定之时,就十分思念北平。江南山青水秀、应天繁华无比,可这一切都吸引不了朱棣。朱棣一直就向往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驰骋千万里、笑饮胡虏血,那种波澜壮阔的生活。

朱棣虽然有迁都的想法,而且在内心深处,这种想法很迫切,但他不能表露出来。因为朱棣明白,要迁都北平,必然遭到群臣的反对。自己喜欢边塞那种大开大合的生活,但臣子们却留恋江南水乡的温柔,君臣矛盾似乎无法调和。

正是因为朱棣在内心深处向往着北平,他才会在与郑和、朱能、道衍和尚这些北平的老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