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最大顾虑(2 / 2)

回到北宋当城管 咕咚 2437 字 2020-10-02

皇亲国戚的女儿,其中,就有宋仁宗赵祯跟苗贵妃所生的女儿赵徽若。

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一直都以“重文轻武”著称,对于读书人尤其是文人非常有待,还专门设有国子监这样专门培养读书人的机构。

但是,在宋朝,女子是无法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就连上私塾的人都少见,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请教书先生单独学习。

欧阳修作为晏殊的得意门生,在他22岁时,跟随知汉阳军的胥偃前往京师,天圣七年(1029年)春,由胥偃保举,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

在当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由此,名声大振。

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参与由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而那年的殿试,后来既是欧阳修姐夫又是欧阳修妹夫的王拱辰,成为了状元郎,在才学方面,东京城内读书人中间都认为,王拱辰不如欧阳修,两人或许因此心生嫌隙。

中了进士后,欧阳修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后来,他又被召试学士院,授官宣德郎,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此后,欧阳修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奉命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也就是而今目下,欧阳修出任右正言、知制诰。

正是因为欧阳修的才学过人,不少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把自己的女儿送到欧阳修家中读书,作为勤奋好学的女学生中,包倩倩便是其中翘楚,而经常早退迟早调皮捣蛋者,富康公主赵徽若便首当其冲。

听完董氏的这个提议,包拯当场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说等等看,不着急,等到他们的大女儿包倩倩,到了十八岁也就是明年,再谈论伦家也不迟。

倒不是包拯瞧不上王浩,反倒是认为王浩此后必将成器,在仕途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他都打有可能。

让包拯担忧的是,王浩或许早就被曹皇后和苗贵妃惦记上,十有八九会许配给王浩一个公主,一旦王浩成为了驸马,他和董氏的大女儿包倩倩,无论是先嫁给王浩还是后嫁给王浩,到最后必将会屈就为妾室的。

为人父母,包拯自然是希望他的女儿所嫁之人,能够成为对方的接发妻子,而且,还必须是正室才行,这是他目前的一大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