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窦涛的愤怒(1 / 3)

大晋狂人 旅团长 3231 字 2020-10-17

历史的车轮如同一头野驴,无意中嚼了一口麻椒,受刺激后跑起来就不会停。

军器随同历史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而且往往代表着最新科技。

短兵相接终究会被远程攻击所代替,冷兵器终将被热武器所代替,热武器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小男孩”、“胖子”、“沙皇”等。再往后便是电子信息、卫星系统层面的对抗,再后,便是太空战,乃至星际战争。

处于冷兵器时代,具有超前历史格局的冯雁,自然对这一发展了如指掌。因此,首先考虑到的便是远程武器。弓箭、强弩、宋朝床子弩、元军的回回炮、“冯二牌”手榴弹,都是冯雁着重研究的兵器。

想研究和创造这些武器,靠一个人很难完成,因此冯雁委托邬堡的老段、少府的老罗、甚至来到长安的郑椿、郑桦兄弟一起研究。

人多力量大,东方不亮西方亮。

冯雁相信,这种超前的武器肯定能研究出来。因为正确的目标就在那里,只要往前走就是了。

甚至于宋朝的突突枪、元明时期火铳、清朝的红衣大炮等,都在冯雁的考虑范围之内。至于更加先进的武器,如ak47、a步狙等,那需要庞大的工业基础方可实现。目前来说,还属于臆想阶段。

对现实有清晰认识的冯雁,首先注重的便是远程武器,比如弓箭。

对于弓箭的杀伤力,冯雁仔细研究过,选材尤其重要。现在的弓弦多以丝、麻、以及牛皮混合编织而成,有些强弩则采用牛筋捶打而成。

在少府与老罗交流时,冯雁曾详细了解过弓箭的制作工艺。

制弓需要“六材”,即“干、角、筋、胶、丝、漆”。

“干”以柘木为上,檍木、柞树次之,竹为下;

“角”即兽角,水牛角为上,北方没有水牛,以羊角代替,北方弓劣于南方弓;

“筋”指动物肌腱,“胶”指鱼鳔胶;

“丝”指筋丝,使弓更牢固;

“漆”用于防潮防腐。

弓胎要选上好木材,长短厚度要均匀,然后用熬制好的鱼鳔胶将角片粘在弓壁内侧,保证厚度均匀,粘合严丝合缝,其次将牛背筋或牛蹄筋劈丝,用“走绳”缠在弓壁上,最后拉弦上漆。工序繁杂,每一道都马虎不得,否则制成的弓会翻弓,所谓“翻弓打死牛”。反弹的力量非常之大。

一张良弓对制弓的时间也同样讲究。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粘合诸材,冬天定弓体,次年春天再装弦。刚制成的弓尚不严实,不能立即使用,还需要藏置一年,才能受力均匀,张弛有力。古时候的工匠需要在四季准备各种材料,制成一张好弓长则三年,短则一年。

能远距离解决战斗何必面对面砍杀呢?

短兵相接,己方士卒与敌方士卒面对面厮杀太过残酷,双方心理压力也极大。

不论孙老大还是石越、邓羌、吕光等人,都曾说过类似的话,上了战场,还能站在原地并且不发抖的士卒便是合格的士卒。兵器不会吓得脱手,还能举起来的士卒,亦为优良。

至于操起家伙事就能勇猛向前的士卒,可称之为彪悍!

这种士卒都是多年奋战慢慢积累起来的。或者通过良好的训练加演习,再辅以思想教育、励志、战前鼓动等,方可一战。

冯雁对弓箭可谓用功最多,这种远距离武器,非常适合冯雁这种“现代人”的口味。在山寨时已经能十射而入五孔,离开山寨后,更是勤加练习。这也是众士卒叹服冯雁这位总教头的原因。不仅拳脚厉害,远射更令人咂舌。麴瞻不止一次见过冯雁射箭,对自己的师傅的射术有种盲目的崇拜。

“师傅,该你出手了,让他们见识一番真正的神乎其技!别给小曲子丢脸啊。”

冯雁一把拍向麴瞻的后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