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成长(1 / 2)

魔王要重生 留白非白 2247 字 2020-10-26

彤重很少见妻子说如此多的话,或许自有她的道理,看来在教导阳儿这件事上他需得亲力而为,若一味放任妻子管教,只怕阳儿会郁郁沉闷,阴阳失衡。两者结合,松弛有度倒是绝妙。

彤阳一岁记事,经颜氏安排,每日有不同的教习先生前往为其授业解惑。这些人虽为先生,对他却恭敬有加,时时保持得体的礼度。仅限于授业解惑,凡事止于礼,就算他一时玩心大起,他们也会礼度周全地敦敦教诲,让他烦不胜烦,没了兴致。

城主府与他年龄相仿的幼子寥寥无几,偶尔遇上一次,碍于尊卑,称他一声少主便远远避开,不与他近交,更别提玩耍亲近了。

总之,记事起,众人或多或少与他保持应有的距离,除了父亲没人与他亲近。一来二去,彤阳也就习惯了,渐渐不与人亲近。

彤重发现儿子小小年纪变得持重老成,整日像个闷葫芦,人小话少,担心不已。为了让他散闷,实则也是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一有闲暇便带领他各处游历。

于闹市街坊体验昌荣盛世,于名山大川欣赏自然美景,于下瞎城池督查治理成效,于民众居所了解生活样貌。

亦或是父子放风筝、骑马射箭、进山捕猎……只要是能让彤阳开怀大笑,玩得像个孩子的事,彤重都会想方设法陪他去体验,去完成。

父子间有说有笑的机会不少,但也不多。毕竟彤重身为城主,他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所有时机合益,彤重总会对彤阳提点几句。

“阳儿!彤家不仅是炎阳城的主人,更是修仙成大道者。你得谨记,身做人世事,心在尘缘外。无为之为,无可无不可。其行人世,其心出世。用出世之心做人世之事,对万事既不排斥也不沉溺,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彤重深知彤阳肩负的责任,比起颜氏的教育方法,他更倾向于事必躬亲。

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经验之谈远不及感同身受。是以,一些场合他总喜欢把彤阳带在左右,问他见解后再作出评价,想方设法让彤阳尽早进入角色。

他常教导彤阳,“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又道“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他常说“人须有为已之心,方能克已;能克已,方能成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知人。且事不可尽,尽则失美。美不可尽,尽则反毁。”

他让彤阳见识美好的事物,更让他见识阳光背后的阴暗。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事物总是相辅相成,而又矛盾重重。只见光明,不见黑暗,如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此处事只会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他带彤阳去到牢狱,看透浮世之中的丑恶面孔。贪、嗔、痴,害人匪浅。这些人之前也曾热闹风光,他们之中不乏身居高位、众生膜拜者,为了金钱名利而丧失人性,一时贪图,一世挣扎。心思用尽,反落得身败名裂。

彤重对彤阳道“立志由心,量力而行;持纯粹心,做至诚人;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彤重的言行及气度胸襟,深深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炎阳城内外,无人不对其敬重,不对其称颂。

彤阳自幼在彤重身边成长,耳濡目染,受其熏陶,自然而然胸怀宽旷,对于权势名利都看作过眼云烟,不甚在乎,养就一身浩然之气。

彤重的治世之理,处世之道如澎湃大海,汪洋恣肆、酣畅淋漓。他让彤阳明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