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红愿》(2 / 2)

着未来的路。

这是一曲乱世悲歌。

而第二段,表达了林先生对当下年轻人应有精神样貌的追求,引领青年的正确价值观,是盛世强音。

一颗红心不变,满腔豪情不移。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百年风雨过,赤心未蹉跎。

百年有灯火,一心照山河。

一腔爱清澈,浩荡襟怀向来客。

我华夏,千秋愿,何远阔。

是红愿,也是宏愿。

正如简介中所写到的:

没有哪个时代像当下这般,河清海晏,万物当春;

没有哪个时代像如今这样,人民为主,奋发昂扬。

这是林先生送给祖国七十一岁的礼物,也是送给二十一世纪新时代青年的礼物。”

再向下拉,清一色的各地共青团,前排评论全部被官方账号占据,甚至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视频账号也是在拿到了授权后纷纷转发了这一视频。

宋雨琦一连看了好几个,全都是转发林烨这一视频的官方账号。

“真是羡慕有才的人,写一首歌太简单了欸。”叶舒华托着腮帮说道。

“这也是积累的结果,这样的词,换做其他人都不一定写的出来。”宋雨琦摇头说道。

曲子可以靠天赋,但是词,尤其是这种独具中国韵味的词是需要积累的。

就拿中国风来说,国内现在的中国风都是词藻的堆砌,东拼西凑,将一些诗句古文生搬硬套,有的听起来还行,但深究起来就会发现驴头不对马嘴。

宋雨琦听林烨说过,国内中国风的词曲创作者,他最欣赏的只有寥寥几个人。

林烨给她详细讲过几首歌,原本只是觉得好听的歌曲经过林烨这般细细品读,宋雨琦登时感受到了词作者的用心。

也正是在林烨有意无意的培养下,宋雨琦在品鉴中国特色的词曲时有着超前的能力。

中国特色并不单单是中国风,这是对中国特色歌曲的狭义理解,这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

“你不是在找小娟学习创作嘛,你可以试一试欸。”

“我的作词功底可能不太行。”宋雨琦摇了摇头,这不是她没有自信,而是真的感觉自己不太行。

她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再说了,小娟也不会我们中国的作词方式。”

“找你哥呀,林烨哥会教你的吧。”

“他那么忙……”宋雨琦无奈的说道,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韩国呢。

“没有啊。”叶舒华疑惑的说着,将口袋里的手机拿了出来,在手机屏幕上捣鼓了一凡后送到了宋雨琦的面前。

宋雨琦接过手机,上面显示的是她们队内的群聊。

nie:昭妍!!!

全昭妍:?

nie:给我带杯咖啡回公司,我在练习室等你!

全昭妍:恐怕不行。

nie:hy???

全昭妍:老师来了,我去机场接机了。

nie:!!!

宋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