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决裂袁绍(1 / 2)

关于立刘虞为帝,张瑞当然是万般赞同。

此举能极大动摇汉室权威,使豪侠俊杰纷纷择主投靠,以成伟业,取汉室而代之。

袁绍、张瑞这种实力雄厚的野心家,最容易趁机收拢俊才。

只是问题在于,刘虞并不像二人一样,野心勃勃,反倒对汉室忠心耿耿。

知道结果的张瑞当然不会与袁绍一同撞个头破血流。

更何况拥立刘虞虽好,却与张瑞清君侧的口号发生极大冲突。更与荀彧理念相悖。

张瑞只得义正言辞的说道“奸臣乘衅,荡覆王室,英雄奋节,天下响应者,义也。今袁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董卓也。”

“荀君且以此言,原话奉与袁绍!”

荀谌脸色微变,征西将军此言几乎是欲与袁车骑决裂。

一旦此言传出去,天下诸侯将纷纷瞩目观望。

鹰扬将军乃是首倡义兵之人,亦是诛杀董贼最坚决、激进之人。其一言一行都影响天下英雄对讨董之事的态度。

若双方因另立新帝而分道扬镳,将导致天下豪杰纷纷关注,审视二者忠义之别。

若能成功立刘虞为帝则袁车骑将一跃成为匡世济难之贤臣,名望天下无双。

但倘若失败,则征西将军名望大涨,被天下豪杰认定为忠义奋发之英雄,便如当初袁车骑拔刀怒斥董卓之举,获海内之望。

关于结局如何,荀谌不敢断言,只能留待袁车骑自行决断。乃起身告辞,说道“必将征西将军所言转告袁车骑!”

转不转告袁绍,其实张瑞并不在意,关键是要将这话转告给荀彧。

让荀彧看到自己忠义奋节、维持献帝的政治规划。

随后张瑞亲自起身将荀谌送出房间,笑着说道“孤派使节携带聘书与薄礼,与荀君一同返回冀州,望荀君能及时引荐于文若处。”

因为此前有所谈及,荀谌并未以为意,只以为是寻常引荐,很淡然的说道“请君侯安心,谌必尽心为之。”

“善!”张瑞笑着抚掌,说道“荀君正人君子,言出必行,孤无忧矣。”

随着张瑞的掌声,使节、仆从与一辆辆马车停至府前。

荀谌顿时瞪大了双眼,指着眼前车水马龙的队列,吃惊的问道“此即为君侯所言薄礼?”

张瑞一笑。连刘备三顾茅庐都让关羽、张飞带几分礼物,自己欲请同样顶级的谋士出仕,怎能寒酸了?

乃说道“文若乃王佐之才,礼薄有失其身份。是故,此礼只略表孤之诚意。”

“黄金千镒,锦缎万匹,璧玉百双,舞姬百人,车驾十套,庄园三座,良田千亩等等,不胜凡数。”

“且为孤转告文若,孤不知文若人生在世,所求者何。唯以常人所念,高官显爵,娇妻美妾,衣食无忧等,皆已置齐。人生称意,无世俗之忧。所行者,唯心中所想。所为者,仅胸中抱负。君子唯心,救世济民!”

荀谌愣愣的站在原地。

君子唯心,救世济民!

谁不曾想过此等顺心畅意之事?

一生不用为任何庸俗之事分心。家中妻妾成群,锦衣玉食,终生不用考虑贪污、节用之事。朝中深得信赖,官运亨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每日只需顺从本心,思考救世济民之策。

一谋一划,便能活命无数。一言一行,皆能影响天下。

先贤讲君子立于世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人所求不过是一个一展自己心中抱负的舞台。

荀谌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拒绝这种礼聘,但确认这世间绝大多数的士子无法抗拒这种机会。

哪怕礼聘之诸侯出身低贱,十恶不赦,谋朝篡逆,无数士子亦心甘情愿陪其一路坚持到底。

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