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调匈奴东进,劝乌桓出塞(1 / 2)

若能看到一丝希望,去卑也不想带领匈奴远出塞外,到那冰天雪地里与狼群为伍。

但继续逗留在并州,则完全是死路一条。

并州牧对引弓之民的牧民方式完全与温情脉脉不搭边,一再驱赶匈奴与其他部落争夺牧场。

更是对国民征发无度,只要北疆有战事便会征调匈奴族人,此次便是完全不考虑匈奴感受,征发了足足四千铁骑。匈奴青壮总共也没有几个四千。

这四千人战死沙场,匈奴便有灭种之危。

若非去年才尝试过,匈奴并非右将军府大军对手,匈奴早已发起叛变。

如今见张瑞不肯放匈奴出塞,去卑内心惊颤,难道右将军真的要对匈奴斩尽杀绝?

不得不硬着头皮问道“方伯何意?”

“孤在想,我大军击破幽州鲜卑之后,这牧场岂不空置?”

去卑小心翼翼的回道“方伯不是已将其交予步度根?”

“交予步度根?何时?”张瑞问道“步度根只跟孤言其欲离开云中郡,孤焉知其欲往何处?”

“嘶……”去卑吸了口冷气,没敢继续发表评论。

话虽如此,但谁不知步度根打的便是幽州主意。

张瑞继续说道“当然,若匈奴不敢兴趣,便当孤未曾问过。毕竟幽州之事不归孤所管辖,亦不归护匈奴中郎将管辖。”

去卑双拳一紧,关切的望向张瑞问道“斗胆请问,方伯最后之言……是何意?”

护匈奴中郎将对南匈奴的约束实在太紧,就像一道金箍紧紧束缚在历代单于的头上。

“哦,汝是问护匈奴中郎将王公?孤在想,王公劳苦功高。若匈奴东进幽州,其无事可做,孤欲任命其为云中郡太守。若左贤王欲北出塞外,便当孤未曾谈及此事。毕竟幽州有州牧,孤治下之官员不宜进入,这塞外却大不相同。”

去卑立即坚定立场,信誓旦旦的回道“某适才又认真思索了一番。塞外苦寒,的确不适宜国人居住。这轲比能被驱逐,其所占牧场,便是无主之地。某愿率部族前往定居。”

“欲往何处,乃汝等自由,与孤无关。孤为并州牧,只管并州事宜。”

去卑眼睛一转,与右将军无关?不论真假,至少右将军不会透露匈奴动向给鲜卑人。步度根并不知道匈奴动向,若此时匈奴趁乱袭击,岂不是能占据更多牧场?这并州实在是是呆不下去了,右将军不怀好意,虎视眈眈。自己必须在幽州有所发展,远离右将军兵锋。

至少也要等到右将军去世,匈奴再想如何饮马黄河,圈占牧场吧。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一位君主的生死的确能影响天下大势,影响所有民族的抉择与兴衰。

匈奴人离去后,屋内只剩下了乌桓大人鲁伦。

张瑞蓦然想起,这不是苏则的老丈人吗?难怪会支持苏则的提案。

乌桓人是汉末天下有名的强兵,这个民族只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才能担任大人。

没有子承父业,也没有兄终弟及。大人的推选,主要看一个人是否勇武,是否公平。其中勇武乃是主要的选拔标准,这保证了乌桓人极高的单兵素养,当然也使整个民族凝聚力、组织力非常低下。

出兵打劫能扬长避短,避免本土作战组织力低下,发挥乌桓人的勇武,所以乌桓人对凉州的事情十分感兴趣。

对乌桓与羌人的战事,张瑞没什么想说的。两败俱伤才好,就算不能两败俱伤,至少也要加剧羌人的叛乱时间和规模。

倒是对朔方乌桓的安排,张瑞想跟鲁伦谈谈,便说道“鲜卑将被联军五万铁骑所屠戮,塞外之地多有空余。汝可有意退出塞外?东起并州,西至西域,广阔万里之牧场,皆可分与乌桓。”

鲁伦却立即摇头,回道“塞外苦寒。如今天气愈发寒冷,居于塞外,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