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朝贡与贸易(1 / 2)

山河一统之后,张瑞以为自己能有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

但事实证明,是张瑞太天真。

刚山河一统这段时间,竟然成了张瑞穿越以来最忙碌的一段时光。

别人的日记是,今日无事,勾栏听曲。

若张瑞也写日记,大概就是这个形式的。

“建康三年,正月二十九,天气心情俱晴,登坛受禅。”

“正月三十,春雨,裂土封侯。”

“二月初一,风起,接受百官朝拜,册封藩臣国王、胡酋单于。”

“二月初二,阴霾,祭祀宗庙,立国家社稷。”

“二月初三,狂风暴雨,春闱殿试。”

“二月初四,雷霆怒吼,廷议汉室安置。”

“二月初五,……”

从正月二十九,到二月初八,每一天都有繁重的政务等着张瑞亲自处理。

而且仅看内容便知,以上种种,全是要张瑞亲自参与才能进展的事情。

藩国国王前来觐见,册封单于封臣,总不能让小屁孩张佑安去主持。

祭祀宗庙,为亡父追封帝位,张瑞为人子,总不能躲起来偷懒睡觉。

主持殿试总不能让臣子过去,毕竟唯器与名不可假于人。

亲身经历之后,张瑞才算知道为什么明朝皇帝动辄二三十年不上朝。

一连工作近十天,没有假期休息,谁都会疲惫。(除了码字的悲催作者,从写书以来就没断更休息过)

这还没算上朝的时间。

至于上朝。张瑞早下定决断,上什么朝上朝,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自古以来都是通用的真理。

官员各司其职,没事别往宫里跑。

逢年过节开个朝会,让这些官员见见面就够了。

若真将军国政务拿到朝会上去讲,这些官员互相攻讦起来,就没完没了,完全定不下章程。

真正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会有内阁及六部九卿,六科给事中进行廷议。

册封完百官的次日,便是二月。

阳春二月,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更令张瑞欣喜的是四方臣服,群虏俯首。

文华殿保持着这个时代最古风古色的特点,大殿壮丽威严,宽敞明亮。

张瑞端坐在龙椅上,保持了一份刻意的威严。

没办法,孟朝初立,张瑞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孟朝的形象。

张瑞倒是想右臂靠着扶手,以手撑颔。

但估计若真的摆出这种慵懒惬意的姿势,六科言官,十三道监察御史奏折就能将张瑞淹没了。

鸿胪寺卿陈凡主持今天的朝贡事宜,对着一份冗长的册文念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孟光明至德,泽被四海。故四方之臣尽愿事孟如父,贡献天朝。”

“臣请陛下允四方藩臣觐见朝贡。”

“准!”

“宣南匈奴右贤王去卑觐见天子。”

随着侍卫的声音,很快一名身披紫袍的瘦弱男子走进殿内。随后便果断的跪伏在地,重重叩首,扬声说道:“臣匈奴右贤王去卑,拜见大孟天子,恭问陛下圣安。”

张瑞着实被眼前的景象惊讶了瞬间,这画面总感觉里里外外都流露着一种……一种怪异的感觉,怎么看都觉得有些违和。

于是张瑞皱着眉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这位匈奴名王。

去卑大概只有七尺左右(汉尺,1.61米),跟曹操差不多高,身形比较矮小,在一众身高八尺以上的高大侍卫面前,就更显得其卑微弱小。

这也算是当今这个时代的常态,胡虏皆身形矮小,甚至一些牧民瘦骨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