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荣誉加身(1 / 3)

现在不是和高通谈合作的时候,因为此刻曹玮手中的湍流算法还没有彰显出最大的价值。

而什么时候才算是彰显出最大的价值呢?答案是就在这大会之上,在他的报告之后。

“以上,既是我对ns方程解法的一种尝试,虽然没有得到最终的解法。但湍流公式的成立已经足以将我们向最终的答案再度推进一步。而我的感觉就是,这个答案距离我们已经不远了。事实上,我的大脑里已经有了相关的构思,只是可惜,时间和黑板已经不允许我再继续推演下去...”

看着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曹玮,底下的一众人等脸上则是不一而足的复杂神色。

很多人脸上都是迷茫懵懂。因为大概从报告的前五分钟之后,他们就已经看不懂曹玮在黑板上的演示了。

明明那些数字符号他们都认识,但形成的公式却只能让他们感觉跟看天书一样,面面相觑之下他们只能一个个的瞪大了眼睛。

这还不像是几十年以后,后世要是碰到这么个情况大家还可以掰掰手机,找找乐子。眼下这个时节,大多数人都只能的大眼瞪小眼,抓耳挠腮的等待着报告的结束。

而有的人,则是眼冒金光。分明是从曹玮的报告中汲取到了不少的思路。

这也是数学大会举行的最大意义所在,在这个网络还不够发达的时代里,数学家们想要交流、进步,往往只能靠杂志刊物或者书信上的彼此交流。而顶级的数学家就那么几个,平日里想要和他们交流学习,哪有那么的容易。

所以,这就是最好的平台,也是他们最好的机会。他们当然会有这种如饥似渴的表情。

至于最后一批人,也是为数最少的一群人,他们的眼光则要复杂上许多。

赞叹、感慨、羡慕、遗憾。他们是最顶级的数学家,其中不乏历届菲尔兹奖以及各大数学奖项的得主。同时他们也是最能了解曹玮这篇算法价值的人。

因为了解,所以才更加清楚曹玮这个年轻人的了不起。

在这个提问环节,本该是他们这些数学家站出来查缺补漏,提出疑问、指正错误的时候,但伴随着曹玮的话音落定,一分钟过去了,也依旧没有人站出来提出自己的质疑。

几个最顶级的数学家默契对视,随即纷纷站起身,鼓起了掌来。这意味着他们的肯定,而在他们的带动之下,整个会场之上掌声雷动,所有的与会者都站起了身来,为这个拥有卓绝天赋的年轻数学家献上掌声和祝福。

除了个别心理扭曲的人,没有人会对此感到嫉妒。因为所有的数学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别看曹玮先他们一步在ns方程的求解上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好像是抢占了原本属于他们的一个坑位一样。实际上他的成果一拿出来,等同于为他们开辟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有多少人会因为他的这个成果而找到新的研究灵感?又有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打破自己原本的瓶颈?这都是没法考证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曹玮为数学界做出的一份贡献,这一点没人能够否认。

“真是不简单啊。”

有一个老人起身站上了讲台。这是菲尔兹奖得主、国际数学理事会理事,同时也是本届大会的负责人之一。当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劫机事件的乘客之一。

以曹玮的记忆力,当然是一眼就认出了他的身份。所以面对他的突然上台,曹玮倒也没有什么心理上的戒备。

而人家选择这个时候上台,自然也不是冲着拆台来的。

“虽然说数学一直都是考验天赋和灵感的学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菲尔兹奖设立在四十岁以前的缘故。因为只有年轻人才能有如此卓绝的创造力。但恐怕当初设立这个奖项的前辈们恐怕也没有想过,人类历史上居然会出现一位如此年轻,又如此天赋卓绝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