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利害(1 / 3)

<\/b>中军大营内。“从今日起,中军将士,各级所取粮资增加两成!”“边军将士,提升每日的配给!”曹髦站在高处,传令兵们大声的宣读着正式确定下来的新政。大魏的军队分成了两种,有人认为军队开始有兵饷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以前的军队没有任何的收入,这是不对的。各个朝代的军制都出现过变化,在秦国,军队是靠强征的,百姓们需要自己带上粮食和武器去参战,而大汉保留了这一点,全民皆兵,强行服役,每个成年男丁都要去当兵。而到了魏晋,出现了两种方式的军队。第一种是世兵制,这也是大魏边军的构成,这些人是世代为兵的,你当兵,你的孩子也当兵,你全家都是兵户,不用从事其他行业,安心作战就可以,曹魏通过这样的办法使得自己各个战区都有充足的兵源,不必担心死几万人就无人可用。这些人没有粮饷可拿,只是庙堂负责养活他们,不让他们饿死,他们为庙堂出力,庙堂让他们活下来,仅此而已。而第二种是募兵制,曹魏的中军大多是如此,募兵制并非是唐朝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魏国挑选最壮硕的男人来当兵,给与他们高额的粮饷,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后汉同样也存在募兵制,通常是征兵制和募兵制同时采用,而到了曹魏,三种军制都存在。中军是招募而来的,需要给与粮饷,边军是世兵,不让饿肚子就好,戍边开屯的就是征兵,他们不给粮食,不给武器,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带上东西完成义务。将士们聚集在大营内,听着传令兵的宣告,眼里都有了喜色。最新的规定不只是提升粮饷那么简单,这是从各方面提升将士们的待遇。其中就包括了可以提拔有功的军户,让他们变成农户,严禁贪图军粮物资,不许抢占军功,赏罚公正等等。曹髦这次的政令很是严肃,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而在诸多将领们的支持下,有心人想要在暗中反对,也是不太容易。曹魏的官僚不敢说,可将军们还是很给力的,就如今中军这些将军们,要是军中的蛀虫敢给他们上眼药,那是纯属活腻了。曹髦丝毫不担心这一点。除却规范军纪,提高“薪水”,曹髦还有很多的福利待遇。包括了对有功者赏赐土地和宅院,提升他们的伙食,冬日保障冬衣,甚至,还答应他们,在退役之后,可以为他们安排为吏的差事。大军聚集在此处,听着传令兵们嘶吼着一个又一个规定。也不知是谁先开了头。将士们齐声高呼了起来。“陛下万岁!!!”“陛下万岁!!”听着将士们的嘶吼,曹髦就站在将台,脸上满是笑意。别觉得庙堂提升将士们的诸多福利待遇后会增加国库的支出,实际上,在清理了蛀虫,减少贪污的情况下,庙堂甚至还赚到了!!大魏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的离谱,魏晋的大臣们,无论是能臣还是小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刺史,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贪财奢侈。翻烂整本晋书,就能发现,想找到几个清廉简朴的大臣是多么的困难!就连列传里最靠前的那几个,都是那般的不堪。不再被道德所束缚的大族,竟是那般的大祸!而大魏的军队是其中的重灾区,当初为了防止地方的将军们坐大,文皇帝很贴心的做好了部署,其中有两点,驻扎地方军队的粮食,其实是由地方刺史来负责的,将军不能干涉,而分发统计则是由庙堂的官吏来进行,中军同样如此,粮食由尚书直接下发,执行过程由御史台进行,军队负责接收就好。文皇帝认为这样可以通过后勤来让庙堂掌控地方的军队,却不知,这却给了大臣们分层剥削贪污的好机会。因为大魏复杂且繁琐的粮食供给,使得想要彻查粮食的去向成为了一个难题。这就导致了,刺史吃一批,刺史吃完官吏吃,官吏吃完将军吃,最后落在士卒手里的粮食严重低于分配额常常出现饿着肚子备战的情况。而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那么难解决,只要将军能不贪,盯着粮食分配就可以。只是过去的将军们没这样的能力,也没这样的心思,反正也没有人督促他们。可如今在各地的将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