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老大难(1 / 3)

第644章老大难

“现在这虾,都成咱们村老大难了。.狗子一边说着,一边把地龙抛进河里。

张辉抬眼看了一下,小河现在也拓建了,被休整的特漂亮,河岸的两边没了那些矮树,杂草。都修剪的特漂亮的草坪,草坪下面穿擦一条比较小的沟渠,方便虾塘引流。

可是后来刘建华发现,这沟渠根本没必要,虾塘里面的水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清澈,完没有出现老章说的肥塘的情况。

“怎么就老大难了呢?没养出来吗?老章呢?”张辉一连串问了三个问题,对养虾这个事儿,他还是比较关心的,也是他上外地两个月,帮张家山引进来的一个产业吧!

张辉可没忘了要把张家山打造成华夏第一村的目标。

正说着话,也没见狗子下料,地笼刚抛下去,立马就开始往回收。

水看着很清澈,并不浑浊,水质跟以前没养虾的时候差不多,基本一个样,只有水底有那么一点浑浊。

看来是虾没养出来了,张辉心道。

记得当初他往张家山这边运苗的时候,老章就说过,要在东襄县养白虾罗虾,很难。

首先东襄县这边温度不够,香山那边热一些,然后就是没有咸水。

没咸水的话,这两种虾根本养不了。

“老章回香山去了,他说养虾二十多年,从来没想过东襄县也能养虾,而且这产量比他们当初在香山养虾的产量还要惊人。走的时候还说呢!等以后打开销路的话,他也想回来养。”狗子说话的时候,脸都憋红了,特别费劲。

赶忙喊着“楚生,钟勇,你们丫几个别光瞅着啊!赶紧来帮把手。”

几个人一拉,张辉顿时眼珠子都圆了。

哗哗的,满满一地笼,是虾。

连料都没下,就这么一丢,估摸着这一笼子起码得有个七八十斤。

张楚生都下水了,要不在水里拖着,地笼都容易扯坏了。.边嘴里抱怨道:“下什么地笼,直接拿捞子捞多好。”

有人拿来一脚盆,狗子几人手忙脚乱,把虾倒进脚盆里边,还没倒一小半,脚盆就满了。索性后边又有人拿来不少脚盆,脸盆一类的。

张辉随手抓起一只虾,放在手里颠了颠,特别沉手。

估摸着这一只快有半斤多,从虾的胡子到虾尾巴,差不多有胳膊肘到手掌那么长,块头特大。前肢抓揪着张辉的皮肉,特别有力,活蹦乱跳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有的虾掉地上,一蹦将近半米高,咚的一声又跳回水里去了。

而最让张辉震惊的是,这虾是白虾,还不是罗虾。

张辉刚上香山那会儿,跟老章聊了很多,对养虾这个行业大抵有个了解。

白虾的生长周期很短,两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上市。

天气惹的时候,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二十只一斤,然后上市卖。冬天的话,温度低,生长周期比较晚,大概三个月左右。

时间太久,到四个月的话,也就相当于人到了七八十岁,老了。

老了之后,不但不会长个,而且容易犯病,最重要的是口感也没那么鲜嫩。

所以老章特别震惊,本以为虾苗运到张家山,即便解决掉咸水的问题,因为气候的关系,也很难养出来。可他万万没想到,这帮虾苗就跟那饿死鬼投胎一样,饲料一丢进水里,前脚刚撒进去,后脚就跟你吃完了。

老章一度怀疑水里是不是有鱼,不然这料咋吃的这么快。

期间,老章还投放了两次石灰粉,想着用石灰粉把鱼给烫死。然后隔两天没投料,到第三天在下料,不得了,那些虾都疯了。

“料是我们俩儿放的。”封彪说道。

他跟曹虎两人除了修炼打磨之外,闲暇之余,就帮着张辉家干活儿,反正闲着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