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闹进行到底(3 / 4)

寒门状元 天子 5487 字 2021-02-22

么想法,甚至以为这国策系出自刘瑾授意。

这跟刘瑾非常推崇英宗时的太监王振有关。

刘宇和刘玑都很清楚,平日刘瑾把王振当作偶像崇拜,对土木堡之变非常遗憾,认为王振有王佐之才,其兵败身死非常冤枉。

既然刘瑾有这样的想法,刘宇等人自然而然便认为,刘瑾对王振挑唆英宗御驾亲征一事推崇有加,所以才会效法“先贤”,鼓动朱厚照出兵。

却不知刘瑾虽然崇拜王振,但为了切身利益,并不想妄动刀兵给大明带来不稳定因素。

戴义作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宣读诏书之事,一向由他来做“……朕惟狄夷所不容,如今定国策北征,以兵部沈溪为帅,一力主导朝中钱粮兵马事宜……都督府兵将供其驱策……”

虽然朱厚照没直接承认建议是沈溪所出,但诏书把沈溪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如此一来,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北征漠北的计划其实是由沈溪提出并得到皇帝认可。

那些耿直冲动的大臣,第一时间把沈溪认定为奸佞,大明有可能败亡在此人手中;但不乏一些睿智之人,听完圣旨内容后,知道沈溪领衔的兵部就此不再受司礼监控制,直接向皇帝负责,如此一来,沈溪便可与刘瑾分庭抗礼。

等戴义将诏书宣读完毕,大臣们齐刷刷打量沈溪。

此时沈溪还有些精神不振,毕竟他旅途奔波尚未缓过气来,因此他只是振作精神,向大臣们笑了笑,但并不想解释什么。他促成此事非为大明利益,纯粹是想让他自己的日子好过点儿,不至于被刘瑾牵着鼻子走,甚至让人在皇帝面前造谣,恶意中伤。

朱厚照笑眯眯地看向沈溪“沈尚书,朕让你统筹一切,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一句话,就把沈溪摆到焦点位置上。

谢迁想出列说话,却被沈溪抢先一步。沈溪先前尚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出列后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焕发莫名的神采,侃侃而谈

“依臣之见,对北方草原一战,以两年为限,调动兵马当以十五万为妥,兵马粮草如今大明都不缺……”

朱厚照一听有些迷惑了,打断沈溪的话“既然兵马粮草都不缺,为何还要以两年为限?”

沈溪回道“我大明弊端,不在于兵马粮草紧缺,而在于良将缺乏,官兵训练也亟待加强。”

作为前兵部尚书,刘宇不乐意了,出列阴阳怪气地讽刺“沈尚书,您这番话让人费解,难道你的意思是……我大明没有合格的将士?”

沈溪直接道“刘尚书所言极是,以在下看来,大明军队眼下状况的确如此。”

此话出口,又遭致不少非议。

大明朝可是击败元朝建立起来的,元朝幅员辽阔,盘踞欧亚大陆,如此庞然大物都能击败,从高高在上的官员到普通百姓都非常骄傲,就算立国一百多年后军队已烂到没法跟鞑靼人野战,只会龟缩在城塞内防守,依然被朝野吹捧为战无不胜。

只有边关将士才清楚地知道自己跟鞑靼兵马的差距,处处小心谨慎,即便遇到战机也不敢主动出击,便是明白现在的军队已经不复开国时的武勇。

朱厚照皱眉“沈尚书所言有几分道理,爱卿认为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啊!?”

皇帝的话,让在场大臣更加不解。

朱厚照一向狂妄自大惯了,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尤其像今日这种要出兵塞外征服草原的事情,被他以一种鲁莽强硬的方式决定下来,更让人觉得他有勇无谋。在场大臣都认定朱厚照听到沈溪这番话,必然会出言反驳,甚至对沈溪加以喝斥。

但未料,朱厚照居然会采纳这种“灭自家威风”的说法,让沈溪提出补救措施。

只有刘瑾才知道朱厚照的脾性,暗忖“陛下不但尚武,而且军事造诣不浅……大明军队如何,